張思忠 撰
美國大文豪,諾貝爾1954年桂冠得主海明威(Ernest M. Hemingway)曾說,真正的運動只有三種,即登山、賽車及鬥牛。因為只有他們充滿冒險精神與挑戰自我的極限。
爬富士山當然不算什麼偉大的冒險與成就。因為在世界上,他既不是險峻的高山,也不算是人跡罕見的絕境。每年有三十萬人登山,大約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可以登頂,而且因為登山道設施完善,周邊的設備及服務相當周全,極少發生意外。
然而,由於富士山處於高緯度,天氣變化極大又寒冷。由於日本政府刻意保留其原始山道,到八合目以上,極少之字形道路,都是需要手腳並用的陡坡,加上空氣稀薄,到最後一里路時才體會到,那些專業登山家何以在聖母峰登頂之前,每天只能走不到一百公尺。
天助自助
公元2012年7月6日,我們五名台灣來的登山隊友,加上十九名日本當地山友,在兩名日本登山嚮導(Guide)的帶領下,終於在清晨六時整順利登上富士山頂火山口。
這一次能順利登頂,除了大家事前有充分的體能訓練與良好的準備以外,有兩項因素值得一提:
其一,老天爺幫忙,天候良好:出發前兩周,東京豪雨成災。七月五、六兩日,只有些許雲霧,既不妨礙登山又阻擋強烈的日照。六日下午下山返回五合目及東京,反而下起雨來。回到台灣又有報導暴雨侵襲九州。只能說,一切都是老天幫忙。感念在心。
其二,登山策略奏效:此次我們選擇提早在開放登山的第一周上去。當時,日本的大、中學尚未放暑假,登山的人較少,山小屋選擇較多。我們第一天下午6:30入住山小屋名叫Tomoe館,在8.5合目,標高3600m。最困難的終極段落,落差只剩176米,登山時間只有90分鐘。登山者第二天凌晨通常睡眠不足,體力較差而且山頂氣候變得更嚴峻,但我們卻可以節省時間及體力攻頂。
很幸運,出發前得到東京親戚Mike Deki的忠告,知道七月初的山頂仍有冰雪,非常寒冷,大家都預備了足夠的保暖衣物。更幸運的是,亞熱帶來的台灣隊友,在峰頂體驗滿山冰雪的景致,是此行意外收穫。
登山計畫及行程
節省時間與金錢當然是我們第一選擇,但考慮到,大家對日文,日語都是文盲加語盲,只靠英文闖日本,當然也要考慮安全及方便。好在我們在東京及橫濱有好友莊司醫師及Dr.Harada(兩位都是台裔日籍醫師)做後盾,也就有恃無恐。
簡單的說,我們計畫的行程,就是”東京五日自由行”加上當地的登山旅遊公司的兩天登山旅程(七月五、六兩日)。
我們這次購買登山旅遊套票的公司叫 WILLER TRAVEL株式會社,是日本頗具規模的旅遊集團。富士登山是它夏季特別推出的節目。東京的集合出發地點,在新宿住友大廈的地面層,正是在東京新宿京王廣場大飯店的正對面。所以我們向台灣旅行社購買的東京五日自由行,機(長榮)+酒(酒店),就指定Keio Plaza Hotel。雖然比較貴,但是房間較寬敞,優質,服務及早餐都很棒,到登山地點以及新宿Downtown逛街都在十分鐘步行範圍內。
東京自由行,台灣有多家旅行社,推出各種方案,由16,500元至23,500元不等。最便宜的是住在池袋的飯店。新宿華盛頓是中價位,地點很好,但是房間較小。京王廣場算是高檔。
富士登山旅遊套票,也有多家公司推出,兩天一夜住山小屋,包括新宿來回巴士接送及兩餐,每人日幣在10000圓至15000圓。我們買到的是每人10800日圓。最重要的是,我們有兩位專業Guide一前一後,把大家導覽及保護得好好的。
富士山本尊
富士山是日本的地標,直徑50公里、圓周130公里。
它位於東京都的西南偏西處,與東京的距離比一般想像的還近,只有八十公里。只要天氣晴朗,從東京每一條東西向道路向西眺望,總是看到富士山的孤影,聳立在道路前方。
富士山高3775.63公尺(12,288英呎),雖是日本最高峰,在世界上只能算中型高山。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銘」,他搭載的可是千千萬萬登山客的夢想與希望,加上千百年來,日本舉國的精神與靈魂。
大部分的高山,都處在山脉裡,矗立山群中。獨特的富士山是從廣大的關東平原中,因火山爆發而獨立隆起,成為對稱、均勻的角錐形活火山。(其他世界著名的角錐形火山,還有紐西蘭的Mt. Egmont — or Mt. Tananake及菲律賓的Mt. Mayon)。
由於富士山是位於高緯度的高山,所以每年除了六月中至九月底的三個半月以外,山頂幾乎都是白雪覆蓋,好似帶了白帽的巨人,聳立在關東平原中部、伊豆半島及駿河灣的北邊。(富士山距離太平洋沿岸不足三十公里)。
奇妙的是,老天爺為日本造富士山時,還在山的北邊奉送了五個湖(即山中、河口、西、精進與本栖湖),和一片森林。富士山莊嚴、孤挺、優美動人的線條與景致,倒映在五湖面,千百年來撩撥起多少詩人墨客的靈感,成就日本文學與藝術的核心。
據說歷史上,每一位天皇登基時,都要登臨富士山山頂,祭祀一番,以昭告天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許多軍人與政要跑到富士森林內,面向富士山切腹,以示對日本國民與天皇謝罪。
自古以來,在日本人心目中富士山連同Mt. Tate(立山,3015m)及Mt. Haku(白山,1897m)共稱為日本三靈山(Sanreizan)。
日本因位於歐亞板塊、菲律賓板塊、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洲板塊的交會處,自古以來,火山爆發與地震頻仍。富士山自造山運動以來,已數十萬年。每次爆發,熔岩及火山灰互相堆疊,總共形成八個山峰,它們是劍峰、白山嶽、大日岳、伊豆岳及久須志岳等!富士山最近噴發是1707-08年,當時火山灰向東飄落江戶(今東京),達數公分厚。目前山頂上仍留有一個直徑約680米的火山口,登山者在上繞行一周約需一至一點五小時。由於幾百年來的雨水沖刷與風化,山腰自1828公尺以上都佈滿紅色的火山熔岩。登山口附近高度約2000米至2305米,山道上都是火山灰沙土,越往高處爬行,先是遇到細小顆粒及細石塊,再來是小石塊、鵝孵石、岩塊,至山頂附近才有大岩石。
命名由來
富士之名,其緣起不明。
十世紀時小說「採竹物語」(Tales of Bamboo Cutter),說此名來自「不朽」即fushi或fuji之諧音,亦有取其「富貴(Abundant)」之「勇士(Soldiers)」登臨山坡之意。
早期的民俗學,說它的字源是「不二」或「不盡」。一位伊豆時代(Edo era)的古文家平田篤胤(Hirata Atsutane, 1776-1843)推測,此名的原意是「稻田中聳立,形如耳朵(ho)的大山」。英籍宣教師Bob Chiggleson(1854-1944)說富士之名是來自愛奴族的語詞「火神」中的火而來(Kamui Fuchi)。
一位日本地名學家說,富士一詞與紫藤(wisteria – 音Fuji)及彩虹(rainbow - 音niji, 另一名稱為Fuji)具有相同的字根。
富士山英文名稱是”Mount Fuji”,日語則以漢字發音念成”Fuji-San”,這是日本人對富士山尊崇的稱呼,所以不宜拆解成「Fuji-Yama」,當然更不適合叫作「Mt. Fujiyama」。
其他古代或詩詞的用法有:
ふじの山 Fuji-no-yama
ふじの高嶺 Fuji-no-Takane
芙蓉峰或Lotus Peak Fuyo-ho
富岳或富嶽 Fugaku
富士登山史
日本史上,首位成功的登山客是一匿名的高僧。由於對女性的歧視,早期一律禁止婦女攀登富士山,直到明治時期才開放。古代的武士,曾在今日御殿場市附近富士山山麓地區設立隱密的訓練基地。
第一位登頂的外國人是駐在東京的大英帝國總領事拉瑟福‧阿爾柯克爵士(Rutherford Alcock),他在1860 年從山腳下起行,花了8小時登頂,回程只花3小時。事後他撰寫的文章,在西方廣被流傳。
七年後(1867年),英國駐日大使Harvy Parkes的夫人,Fanny Parkes成為第一位登頂的外國女性。
廿世紀早期,美國成人教育家,弗瑞‧史塔(Frederick Starr)將他在1913、1917及1923年多次登山經驗發佈到美國成人教育雜誌,使美國大眾認識富士山,也破除日本的一句俗話:「一生不爬富士山是傻瓜,但是爬過兩次富士山的也是傻瓜!」。
為什麼要選擇富士山?
據統計,2009年有三十萬人爬富士山,問他們為什麼選擇富士山,一定有三十萬個理由。
在富士山的西北平面有一片濃密且神祕的森林,它的專有名字叫Aokigakara,由於實在太美麗,又面對富士山,所以變成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自殺地點(第二名才是舊金山的金門大橋)。
日本人爬富士山有其化不開的感情因素。作為老外的我們,可以將它視為一個對異國文化的深刻體驗,與值得在生命上留下刻痕的旅程。它的美麗與它的獨特自不在話下,但也要考慮它的難度是不是適合我們的能力。
登富士山有難度嗎?
看到每年2個月內有幾十萬人前仆後繼、扶老攜幼的攀爬(每到周末到處是人龍,直達山頂),你會以為這麼大眾化的山道一定很容易走,但統計顯示,其實這些人有1/3到1/2都無法攻頂的。
我的同學Dr. Shoji在日本行醫四十年,告訴我一件他親戚的經驗,說她爬完了富士山後回到東京,因此住院一個多月。
以下是富士山與玉山的物理學難度比較:
其實登山者面對的挑戰不只是山道的寬度、坡度與山的高度。沿路的土質、落石及動植物等都需考慮;另一個最大的因素是氣候,包括溫度、雨水及風速。
根據陳玉峰教授的說法,在台灣,高山每昇高一米,其生態環境變化約等於往北推移一公里;所以富士山的生態高度相較於玉山,約等於3,952米加上2,500米,即等於6,400米。亦即富士山上的動、植物、氣候等生態環境約等於在台灣有一座6,400米的高山。證之於兩座高山上的森林線,此說確實可以得到印證。爬玉山越過排雲山莊到3,700米高度,仍可看到台灣冷杉及玉山圓柏;但在富士山一出五合目(2,500米)以上就已完全沒有植被。
富士山每年除七、八月盛暑以外,山頂都在攝氏零度以下。根據Lapse Rate,高度每增加304米,氣溫約下降1.98-3℃(視空氣中的濕度而定,空氣中的濕度越小,溫差越大)。2011年八月我爬富士山時,東京氣溫約33℃,但八合目只有15℃,山頂則只有5℃。不僅如此,富士山風雲變化急速,此刻風和日麗,下一刻可能風起雲湧下起大雨,而且風速強勁凌厲,沒有充分的準備可能會發生危險。
從富士山與玉山的坡度比表可以得知,富士山有兩倍的坡度,亦即在長度六公里的山道上要攀爬1,500米的高度,簡單的說明富士山坡度變化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 五合目(2,305m)六合目(2,390m) 緩坡(土石坡)
第二階段 六合目(2,390m)七合目(2,700m) 緩陡坡(土石坡及卵石坡)
第三階段 七合目(2,700m)八合目(2,900m) 陡坡(岩石坡)
第四階段 八合目(2,900m)頂 上(3,776m) 極陡坡(大部分需用手協助攀爬)
所以到最後階段必須穿戴抓地良好的登山鞋、手套並執登山杖才有利攀爬。
全部登山時間約5-7小時。不幸的是,體力強的登山客想要加速,超車攻頂也是有其困難,因為狹窄的山道上充滿了登山客,尤其周末或假日,山道上可能有10,000人同時登山。
日本政府環境廳2011年發佈的資訊,28%的首登者,以兩天一夜(宿)的方式登山,稱之為「彈丸登山」(Dangan-Tozan,意為子彈式登山,即Bullet Climbing)。其中外籍登山客的比例逐年增加。
登山路線
通常兩階段登山行程(即子彈式登山),時間安排如下:
首日
07:30 新宿出發 集合地點可能在新宿地鐵站西出口附近
11:00 到達五合目 自行午餐,準備裝備,補充飲水、食物等,不須帶上山的及次日要換洗的衣物均可集中保管。
14:30 五合目登山口出發 於六合目與吉田登山道會合。
19:30 八合目下登山小屋 供應晚餐及休息處(可補充飲用水,有付費廁所,登山杖可以烙印)。
次日
凌晨 山小屋出發 需三小時左右可達山頂,因為夜間攀爬必須帶頭燈,而且氣溫會下降,護帽及外套等保暖衣物要備齊。
04:00-04:30 到達山頂 在火山口繞行一周約需1-1.5小時(Ohachi Meguli)。觀看畢生期待的「御來光」。
06:00-07:00 下山
11:30-12:30 五合目 自行午餐及休息
12:30-15:00 五合目出發 至山中湖附近溫泉泡湯、休息約60-90分鐘。
17:00-18:00 回程 新宿西口解散。
至於登山的路線,有五條,其中吉田線與河口湖線在六合目合而為一,介紹如下:
一. 河口湖線(Kawaguchiko Trail,在山梨縣境Yamanashi Prefecture):
上山約5.5小時,下山約3小時。
a. 公路:自東京新宿搭巴士直達(Subaru Line)五合目,費時2小時15分鐘。
b. 火車:自東京搭中央線快速列車到大月(Otsuki)轉搭富士急行列車到河口湖站,再轉Bus到五合目(2,300m)。
c. 東京方面來的旅客以此路線最為方便。
二. 吉田線(Yoshida Trail,在山梨
縣境,是歷史最悠久的古登山道:
上山約10小時,下山約5小時。
a. 自新宿搭中央線快速列車,在大月(Otsuki)
轉換富士急行列車至富士
吉田站,步行上山。
b. 登山口:在北口本宮,富士淺間神社,860m處。
(古代日本人在此祭拜起行)。
三. 富士宮線(Fujinomiya Trail 或 Mishima Trail三島線,在靜岡縣境Shizuoka Prefecture) :
上山約5小時,下山約2.5小時。
a. 從新幹線的新富士、三島車站搭巴士到新五合目。
b. 新五合目登山口出發(2,400m)。
c. 由富士山南麓出入。
四. 御殿場線(Gotenba Trail,由東南山麓出入,在靜岡縣境):
上山約7.5小時,下山約3小時。
a. 由新宿搭列車或巴士到御殿場,轉搭巴士列御殿場五合目。
b. 登山口在新五合目(1,440m)。
c. 沿途沙質地較多,走路時塵土飛揚,要多備飲水。
五. 須走口線(Subashiri Trail,在靜岡縣境,由山之東麓進出):
上山約5小時,下山約3小時。
a. 從新宿搭列車或巴士到御殿場,再轉巴士到須走口五合目。
b. 新五合目登山口標高1,980m。
c. 比較冷門。出發時附近樹林較多。(在富士山的向陽面樹林較多)。
d. 在八合目與吉田河口湖線會合。
裝備
要安全愉快享受登山樂趣,當然需要適當的裝置,以下簡單列舉:
登山鞋:光滑的岩石、陡坡、滾動的鵝卵大碎石,加上突發的強烈側風及雨
勢,再再需要抓地較好又防水的登山鞋,以保護腳踝。配上保暖較厚的襪子,
更加舒適安全。
服 裝:攀登中,身體大量燃燒,發生熱量,穿著以排汗衣及輕便裝為宜,但休息時立刻會感受到低溫的侵襲,加上起風會迅速帶走體溫,所以一方面要避免帶過多的衣物增加負擔,卻又要預備充足的保溫禦寒及防水的外套。
雨 具:永遠牢記在心,即「天有不測風雲」,遇到強風遽雨的機會非常高,此時簡便罩頭式的雨衣是非常不夠的,一旦褲管頭頸打濕,會迅速失溫。因此,良好的上下兩件式雨衣是強力推薦的。
手 套:七、八合目以上多處必須手腳並用攀爬,防滑的手套可以禦寒又可以減輕雙手負擔。
頭 燈:要捕捉山頂的日出(御來光),必須在漆黑登山道爬行四小時,如果預備好頭燈及備用電池就可萬無一失,騰出雙手安全攀爬(用手電筒較差一點)。
飲用水:隨時補充水分,才可保持正常新陳代謝。依個人需要準備500-1000c.c.的水。七、八合目山屋也有賣水,愈高愈貴!
口 罩:砂礫段的登山道,尤其回程路上人潮眾多,塵土飛揚,因此帶一個口罩會倍感舒服。
其 他:食物、甜點及氧氣筒也都有幫助,可以酌量攜帶;但氧氣筒不要從台灣帶去,因為不能帶上飛機,建議在東京購買。登山手杖是不可或缺的。預防高山症藥物如Viagra可酌情攜帶。
登頂
好不容易登上富士山頂,實現了朝思暮想的美夢,可要好好的享受這一刻。
除了親眼目睹富士山上的日出—御來光(Goraiko),捕捉它的美感與悸動的鏡頭外,當然也要體會一下大自然神祕的力量-由於屢次噴發所造成的巨大火山口。
火山口直徑680米、周長1,523米、深250米,周邊是比較平坦的台地,登山客巡禮一周約90分鐘,河口湖山道入口有一座鳥居,在富士山道上則有一小淺間神社。
整個平台標高3,720米,叫做十合目,在南端矗立著富士最高峰,也是全日本的最高標—劍峰(旁邊是氣象站)。
有一座郵局設在山頂的南端,投下預備好的明信片,心中祝禱,遙寄無限
思念,總算在人生旅程中畫下美好的一頁。 (2012 于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