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巴哈夏康舞曲J.S.Bach:Ciaccona BMW 1004 (1717-1723)

Partita in D minor for Solo Violin
  有些學者認為這首作品是巴哈為紀念他前妻馬利亞.巴巴拉(Maria Barbara)而作。全首分五樂章:1.中速拍(Allemanda舞曲)2.Corrente舞曲3.慢速三拍(Sarabanda舞曲)4.吉格舞曲(Giga)5.夏康舞曲(Ciaccona)。

  J.S.Bach(1685-1750)在他的生命晚期,由於音樂潮流的轉變,他實際上已被看作是守舊的作曲家。巴哈的守舊並非因為他的音樂思想的陳舊,他完全了解當時代的音樂家的作品,但他不願意逢迎媚俗。他的方法;以旋律和對位為例,堅持音樂必須工整而完美。他的智慧,使得他在這些音樂規律中可以悠遊自如,游刃有餘。這也使得他的音樂顯得錯縱複雜而不「自然」(「自然」對於新潮的裡論家們來說,意味著旋律悅耳和伴奏輕快。)而且巴哈要求歌唱的旋律要與鍵盤上能演奏的旋律同樣複雜(確實也是如此。)簡單的說,他們認為他的音樂太學術性也太艱深,完全不合味口。因此巴哈死後,當代的音樂家,完全把他的樂譜束之高閣,連巴哈的四個音樂家兒子們,不但不演奏老爸的音樂,著作中,連提都不提。這樣,他的音樂在日耳曼與世界,幾乎沉寂了八十年。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提到巴哈音樂的復興。話說在一八二九年代,在柏林,有一天剛剛年滿二十歲,作品已車載斗量,名聲滿天下的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的家裡,他的僕人剛從市場採買食品回來,孟德爾頌無意間瞥見,其中一包牛肉的包裝紙是一張樂譜(當時紙張還是蠻貴重的東西)。他就叫僕人把那張譜取下來看一下。不看猶可,一看,那知是一張很優美的樂譜,作曲者名叫約翰.賽巴斯欽.巴哈。孟德爾頌一路探查,終於找出許多巴哈被束之高閣的作品。孟德爾頌仔細研究之後,認為都是曠世傑作。一八二九年,就在巴哈首演之後剛滿一百年,孟德爾頌將“馬太受難曲”重新公演於柏林,受到世人極大的歡迎。

  另有一種比較正統的說法是:孟德爾頌幼時的作曲老師名叫策爾特(Zelter),當時(1829年)出任柏林合唱學會(Singakademie)的指揮,孟德爾頌前往造訪時,無意間發現了當時人們並不熟悉J.S.Bach的合唱音樂,這時期的演唱者都偏好新近作曲家的作品,巴哈的作品早就被人遺忘了。孟德爾頌找到了一本“馬太受難曲”(St.Matthew's Passion),認識到它的偉大,便詢問策爾特他是否可以演出這部作品,策爾特同意了。於是開啟了孟德爾頌復興巴哈音樂的系列活動,巴哈的偉大,重新受到世人的瞭解與接受。

  順便一提,孟德爾頌不但重新把巴哈介紹給世人,他也復興了韓德爾的音樂(1833年他任杜塞多夫樂團指揮,親自指揮演出韓德爾的“神劇”。)一八三五年他出任萊比錫布商大廈(Gewandhaus)管弦樂團指揮,也復興了莫札特被人遺忘的作品,並向世人宣布貝多芬依然是新時代的作曲家(他六次演出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此外他還引介了韋伯和舒伯特的音樂,並演出舒曼的新作。他親自指揮一系列從巴哈跨越到他所屬時代的“歷史音樂會”。每次想念巴哈,不能不同時感念孟德爾頌。

  在巴哈的年代,音樂家的出路只有教堂的管風琴師(音樂總管)與王侯的宮廷音樂家,(在義大利還加上歌劇院,在日耳曼則尚未成形。)巴哈兩者都出任過。巴哈是當代的管風琴名家,還會裝修教堂的管風琴。他的父親、叔叔及兄長都任職教堂管風琴師。他的信仰,並沒有侷限他對教會音樂以外世俗音樂的發展。除了崇拜以外,音樂也可以自娛娛人及感動人,然而他堅持「音樂最高的目的就是要榮耀上主。」(巴哈語)。所以在他的樂譜裡每首都有以下的提字:
“May God be glorified”(願榮耀歸于上主)

  音樂析賞
  
德國名指揮家佛特.萬格勒(Furt Wangler)曾說
  “巴哈是舊約,貝多芬是新約......... ”
他指的可能是鋼琴音樂而言。就小提琴音樂而言,如果說巴哈的小提琴音樂也是舊約也是非常貼切。以這首夏康舞曲為例,巴哈(他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將他當代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全部融入曲譜。所以說,這首作品是當時代小提琴音樂的精華也不為過。尤其當時的小提琴構造較現代尚不完備,琴橋比較平,有的琴甚至有六條弦,演奏起來,比現代要艱深。這首作品之於小提琴家,猶如48首平均律之於鋼琴家。英籍小提琴家David Norton,常告訴他的學生,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練習這首作品,猶如他每天早上必須喝一杯咖啡一樣。

  前面四樂章共同分享一個強烈的主題,從第一樂章開始低音一再出現,形成暗示,一直到夏康舞曲(第五樂章)完全顯現。前四樂章是巴洛克時代日耳曼標準舞蹈組曲。整曲特色在最後夏康舞曲(末樂章)中強化,成為小提琴音樂的里程碑。
  
自從巴哈去逝以後,本曲一再被改編為其他器樂。例如布松尼(Ferruceio Busoni)將之改為鋼琴曲,布拉姆斯改寫為左手鋼琴曲,阿根廷吉他高手安東尼.西諾波里(Antonio Sinopoli)改為吉他樂曲;改為風琴曲的至少有三種版本。最有名的管弦樂版是1930年里奧波德.史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所錄製的。晚近巴松管版本是由亞瑟.溫柏格(Arthur Weisberg)為表示他的巴松管新調系統的才華而寫的。

  幾乎所有小提琴世界大賽共同必備的曲目就是這首夏康舞曲。

  約翰.布拉姆斯,曾在寫給舒曼.克拉拉(Clara Schumann)的信中,評論這首作品:

  “在樂譜上,只用一支小樂器,這個人就將世人最深沉的思想與最強烈的感情描寫出來。想像我能創作這樣的樂曲,或我能醞釀這樣的樂思,我確信,我心中的激情,與石破天驚的經驗,將使我魂飛象外”。

―prepared & written by Abraham(Abe) S.c.Chang―
台中大同扶輪社 張思忠 作
September 28, 20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