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大黃蜂飛翔-電影SHINE主題曲(1996)

歌劇一千零一夜“蘇丹皇帝的故事”第三幕間奏曲。
林姆斯基‧柯沙可夫作曲

Shine!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1899-1900)
from the tale of Tsar Saltan-by Nikolai Rimsky-Ko rsakov (1844-1908)

Shine! Shine! Shine!

著名電影“Shine!”男主角Geoffrey Rush於1997年得到演藝學院奧斯卡金像獎(Academic Oscar Award of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影片同時獲得六項奧斯卡提名。其他電影獎38項。)是一部相當動人心弦的有關音樂的神秘與愛的奇蹟(mystery of music and the miracle of love)的人文、藝術電影。

它是描繪波蘭猶太裔澳洲鋼琴音樂家約翰‧海夫哥特(David Helfgott,1947-)一生充滿了戲劇性曲折變化的傳記。在他的童年他與父親在家庭、生命與音樂中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A father whose life was his family. A son whose music was his life.”

電影開始出現一位正在接受精神病治療的衣衫略顯不整的人,正顛顛簸簸的要尋找回到旅館的門戶而不可得。他的名字叫大衛‧海夫哥特(由Geoffrey Rush主演),鏡頭於是轉回他的童年,描繪他正在一個音樂比賽中表演,海夫哥特的父親-彼得(Armin Mueller-Stahl飾)在旁觀看他比賽失敗。大衛的父親看起來似乎相當嚴厲而無情。電影繼續描述大衛童年(由Noah Taylor飾),贏得州際音樂賽冠軍,被邀請到美國深造,但為父親所禁止,因為他認為為了家庭,大衛應該犧牲。但是他的天分繼續成長,十九歲時獲得了一份遠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就讀的獎學金。雖然大衛的父親再一次禁止他去,但大衛還是動身出發,父子兩人從此決裂。

在倫敦,大衛進會場參加協奏曲比賽時,逐漸顯露出妄想的症狀。他選了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比賽中,突然發作,被送到精神科醫院作電擊治療。後來,大衛被送回澳洲Perth老家,但父親依舊不願接納他回家。只好繼續住院治療,一住十多年。最後,電影鏡頭出現時,David已屆中年,由療養院一位了解他背景的社工帶他出來,因為社工認為療養院再也不能提供有益的治療給他。於是鏡頭回到本片開始,大衛在尋覓自己的旅舍。進入旅館的酒吧間。直走入鋼琴座位,就彈起這首蘇俄民族音樂家林姆斯基‧柯沙可夫於1899-1900年間所作歌劇“蘇丹皇帝的故事”第三幕的間奏曲“大黃蜂飛翔”。音樂是如此清脆、有趣,而技巧如此流暢,尤其他的樣子,簡直像個流浪漢,當下全場驚艷,全部起立鼓掌,也帶給他肯定與信心。旅館的東家當時也在場,就決定照顧他,而為了回報,大衛長期在旅館駐演,並獲得一位美麗的少女名為吉麗安(Gellian,由Lynne Redgrave飾)的青睞,兩人墜入愛河並結婚。由於愛情的力量,也由於吉麗安的支持與奔走,大衛終於重回舞台,並獲得觀眾起立鼓掌。

歌劇“蘇丹皇帝的故事”,取材自1001夜。“大黃蜂飛翔”是劇中具魔力的天鵝幫助王子prince Gvidon Saltanovich,教他如何把自己變成一隻昆蟲,飛去尋找並拯救自己的父王(沙皇以為王子已經死亡。)這時,從海上飛來一隻大黃蜂,盤旋在天鵝的四周。後來大黃蜂就飛到兩個邪惡的姐妹頭上去盯螫她們,並使巴巴瑞嘉瞎眼。簡單的說,大黃蜂是魔力天鵝所派遣的天兵,要協助王子復國。

林姆斯基‧柯沙可夫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民族主義如海嘯浪潮,衝擊所有歐洲國家,在政治、社會、繪畫與音樂各個層面,無不被其襲捲。1830年比利時與荷蘭獨立成為王國,1861年義大利從法奧手中成立制憲王國。日耳曼人則於1871年統一成德意志帝國。仍在外邦統治下的民族,也對自己的文化與傳統有了新的意識。例如捷克人和匈牙利人,從新定位他們的民歌和文學。儘管音樂的結構與工具大多是義大利與德國的產物,但是波蘭、波西米亞與俄羅斯的音樂家們開始為這些優雅的音樂注入本土民眾的語言與歌謠,他們認為音樂應該根植於本土,融入民族的精神與特點。

在俄羅斯,有五位作曲家,以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1837-1910)為首,加上穆索斯基(M. Musorgsky,1839-1881),林姆斯基‧柯沙可夫(1844-1908),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1833-1887)及庫宜(César Cui,1835-1918)組成俄羅斯民族音樂學派,被稱為“五人幫”(The Five)。這些人都沒有受過高等的音樂教育。

林姆斯基‧柯沙可夫1844年3月18日生於聖彼得堡以東200公里的一個名叫第克文(Tickvin)的鄉鎮,父親是官僚(公務員)雖然從小就顯露對音樂的天分,但是他的父親堅持他必須進入聖彼得堡,“數學與航海科學學校”讀書。畢業後進入俄羅斯帝國海軍。在校中,師事烏利克(Ulikh)及Feodor A, Kanille學習鋼琴並培養對交響樂的熱情。1861年Kanille介紹他認識巴拉基列夫。

林姆斯基‧柯沙可夫的作品,在西方為人所熟識的有西班牙狂想曲(Capriccio espagnol)、俄羅斯復活節序曲(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及交響組曲莎赫拉莎(Scheherazade)(即1001夜)。

張思忠 著
Abraham Szu-Chung Chang
November 11, 2008, R.C. Taton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