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Wieniawsky:Violin Concerto No.2 in D minor, Op20

韋尼奧斯基: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1862)
Henryk Wieniawsky Violin Concerto No.2. in D minor, Op.20
生於帝俄統治下的波蘭路布林(Lublin位於波蘭東南部,也是波蘭詩人Wincenty Pol 1807-1872的故鄉)的猶太家庭。父親托比亞茲˙比次茲卡(Tobiasz Pietruszka)後來皈依天主教。
韋尼奧斯基(1835-1880)從小展現音樂天份,先由母親啟蒙鋼琴教育,八歲進入巴黎音樂院,專攻小提琴。畢業後,如莫扎特一樣,就到處旅行,由哥哥Jozef伴奏鋼琴,以演奏為業。12歲出版他的第一首小提琴作品-「一首大幻想隨想曲(a Grand Caprice Fantastique)」。他的一生主要創作,都編入24首有編號的小提琴作品集。(另有二十餘首未編入)。
1859年,當他24歲時,愛上伊莎貝拉(Isabella Hampton)小姐,卻被女方家長極力反對。於是亨利就創作一首「傳奇曲(Legende, Op17)」的小提琴與管弦樂團(現今都用鋼琴代替)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獻給准岳父母大人全家,終於贏得准岳家的歡心,於次年結婚。
婚後,亨利受安東˙魯賓斯坦的邀請,來到聖彼得堡音樂院教授音樂。共住了十二年,教授許多的學生,組織並帶領了蘇俄音樂協會(Russian Musical Society)的管絃樂及四重奏樂團。1872年與魯賓斯坦共同訪問美國兩年,巡迴演奏,受到熱烈歡迎。1875年取代亨利˙威烏斯坦伯斯(Henri Vieuxtemps)擔任比利時皇家音樂院小提琴教授。此時他的健康迅速惡化。1879年於敖得薩(Odessa)舉行告別演奏會後,便一病不起,次年因心臟病逝世於莫斯科。遺體歸葬於華沙波瓦次基墓園(Powazki Cementery in Warsaw)。
韋尼奧斯基創作兩首小提琴史上最美麗又最艱深的協奏曲。D小調的第二首尤其較升F小調的第一首(1853)更為世人喜愛。他的十首隨想練習曲小提琴獨奏曲(Op.10)是小提琴家必修的曲目。Op第十六首的塔朗提拉詼諧曲(Scherzo-Tarantelle)與Op第十七首的傳奇曲也是常常被演奏。他的兩首「馬祖卡」小提琴獨奏曲(第二首有鋼琴伴奏),使用左手撥奏、泛音撥奏、大跳奏及許多雙按弦等高難度技巧。D大調Op.4的波蘭舞曲非常精緻美妙又有趣,令人百聽不厭。
韋尼奧斯基出道以前,歐洲樂壇的演奏巨星是蕭邦與李斯特。小提琴則是帕格尼尼(Paganini Niccolo1782-1840)。任何後近,只要受到他們的提攜與推薦,即可躍登龍門,成為樂壇新秀。亨利出生時,帕格尼尼已近晚年,但是他的風範與技法都深深影響後代。帕格尼尼是亨利幼年的偶像。他的音樂、作曲及演奏風格也深受其影響。蕭邦是亨利的同胞先輩,當時波蘭為帝俄侵佔,所以他流亡巴黎。對這位同鄉神童當然是提攜有加,甚至引介他到聖彼得堡演出。
雖然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非常優美動人,但是因為技巧艱深,所以一般音樂會並不常演出。本曲分三個樂章,呈ABA的格式,除第二樂章浪漫曲,特別呈現小提琴的獨奏技巧(整章常被單獨取出,改用鋼琴伴奏演出)以外,第一、三兩樂章都用顯著的對比主題展現。首樂章先是憂鬱的第一主題,對上其後較輕快歡愉的主題。第三樂章則是吉普賽風格首先出場,豪放奔騰,然後歌唱風的副主題,加上波羅奈思(Polonaise,即波蘭舞曲)舞曲風的複音。
社友鋼琴家Rtn. PP. Keys, 說這是他最喜愛的協奏曲之一。他從小聆賞,到如今每次都深受感動,因而特別推薦社友欣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