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by Abe Chang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96)
Richard Strauss(1864-1949)交響詩作品30號

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曉得它的來龍去脈,卻都很熟悉這首樂曲—理查.史特勞斯作品30號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樂段的“黎明”。

這首交響詩(Tone poem)共分九個樂段,首樂段(引樂),史特勞斯稱為“黎明”(Sunrise),可是響徹寰宇的音樂。1968年大導演史坦利.庫布理克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推出,一出場,全場一片黑暗寧靜(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所有觀眾無不屏息等待,冷不防,突然響起如雷般轟然巨響,所有管弦樂齊聲演奏,整個電影院驚天動地響起“黎明”,銀幕上倏然明亮,出現從太空中看地球的黎明畫面。如此氣壯山河,如同全宇宙發出的音樂,連最煩躁焦慮的人,都被磅礡的音樂震懾而發出讚嘆之聲。(事實上,搖滾歌王艾維.普里斯萊及職業摔跤家理克.弗萊尔(Ric Flair)出場表演時都用這一段作為引樂。)

理查.史特勞斯1864年出生於音樂世家,父親是宮廷歌劇院法國號首席,也是他的啟蒙老師,從六歲開始作曲,終其一生(逝於1949年享年85歲),從未稍息。

交響詩的主角查拉圖斯特拉又名瑣羅亞斯德(Zoroaster),約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之前(西元前628年-前551年)出生於波斯東北,他創立了一個多神教;中文名叫祅教,第六、七世紀時盛行於伊朗中東地區,甚至傳至中國。他的波斯名就叫Avestan Zarat-ustra。在他的詩與信仰中,提倡宇宙善、惡二元論。善即asa(真理),惡即druj(謊言)兩者互相交戰。其教理包括Ahura Mazda(何謂真理asa),創造(彼為asa),存在(此即asa)及自由意志(Free Will),其哲學影響深遠。在古希臘與羅馬的哲學思想中,都可以發現它的元素。

德國哲學家尼采是個無神論者,他寫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並不是歷史書,而是藉古諷今,完全是在發揮他的“超人”哲學。所以他的副標題是“勝者全拿之書”(A Book for All and None)。書中最有名的宣示是“God is dead”強調他“意志力量”的觀念。在書的結尾他宣示:

哦,人類你要當心
深淵的午夜宣示甚麼
我正好眠
從夢的深淵中我覺醒我宣誓
世界陷落深淵中
比任何白日經歷還要深沉
深淵是它的悲痛
歡樂吧,深淵未到痛苦已臨
悲痛哀求:行動!
但,所有的歡樂需要永恆
需要深深的,需要深深的永恆

於是查拉圖斯特拉經過十年的山中修為,在輕輕的法國號中,象徵太陽即將升起,而他頓悟了人生哲理,必須轟轟烈烈的下山,向世人宣示他震驚寰宇的“超人哲學"(此時大鼓、銅管與弦樂起鳴太陽的光與熱全部爆發。這就是“日出”。

理查.史特勞斯解釋他的音樂說“我不是用音樂把尼采的文章翻譯出來,而是以音樂表達他的哲學思想”。

Richard Strass was not a relatives of the Johann Strass family. He was considered the last door- keeper of the Romantic Music. He was respected by many modern musicians, including Glenn Gould.

沒有留言: